查看原文
其他

面对生活的困苦,不放弃不抛弃从来都是我们这个民族的魂

2016-09-15 杨昇 绿时采


题记: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,我这篇与当前热点相关的拨乱反正的正能量文章被禁了,算是当局灭火过程中的误伤。但是不管什么东西,越禁,人们的好奇心就越大,这就是为什么“禁果”大家都想“偷吃”的原因。文章被禁后很多人私信我,说想看我那篇文章,我想说,亲们早都干嘛去了?当然,能支持,我也很感谢。这篇文章我改了改,去掉敏感词,重发一次,但愿没触线。

文中所用图片选自电影《活着》

今天全网被一篇评论甘肃农村惨案的煽情文章刷屏,大学同学微信群难得地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讨论。很多人本来要以此文的基调来探讨此事,结果我表示不认同,并且说的好像还很有道理,最后群里的主流民意倒认同我的观点。

于是有同学提议我写一篇文章,对于我这个常写文章的人来说,在自己的老家甘肃发生了这样悲惨的事情,现在又被炒成了热点事件,而我恰好还有点自己的看法,似乎应该写一篇文章。老班长对我说你应该好好写一篇,于公于私,都很有必要。

其实老同学们高抬我了,我又不是什么名人,我写与不写又有什么要紧呢?

所以,最初我是拒绝了的,我不想趟这种浑水。因为煽情文之所以火,就是因为作者站在了所谓“普世价值”的道德制高点上,社会底层的悲剧就是这个不公平的社会造成的,所以齐声谴责这个社会,诅咒这个国家才是面对这件事情的正确姿势,而我并不是这个姿势。所以我如果写了,必然会引来很多谩骂攻击,我又何苦呢。

但后来,我发现煽情文越传越火,文中那些错误的观点和激愤的情绪在肆无忌惮地污染着读者的心灵,在伤害着这个社会,所以我还是决定写一篇。

首先对于本案中死去的所有人表示哀悼和同情。

我还真有点不知道怎么写这篇文章,如果像某个作者那样提醒读者注意当事母亲是个凶手,并怒不可遏地斥责那些同情者为“蠢货”并约战,这显然又不是我的风格;大骂煽情文的作者吧,我也觉得无聊。

我还是先说说甘肃kang乐县政府新闻办公室99日发布的调查通报吧,尽管可能没几个人信。

惨案发生地甘肃省kang乐县jing谷镇阿gu山村共191户、841人,贫困户比较多,农民人均纯收入4647元。出事的这家2014年家庭总收入37741.87元,人均纯收入4717.7元;2015年其家庭总收入为38164.5元,人均纯收入为4770.6元;20161-8月份家庭总收入20120元,其中种植业收入7920元,务工收入6200元,能繁母猪收入6000元。另外,家中养殖有牛3头、奶山羊3只、鸡12只,有农用三轮车1辆、摩托车1辆、彩色电视1台、洗衣机1台等。

作为一个在甘肃农村生活了18年,并且现在每年还回老家几次的人,我对政府发布的这个财产报告选择相信。当然,传播煽情文的中产们马上就看出端倪,年人均纯收入才四千多,还没有他们一个星期赚得多,这点钱怎么活?可不就是贫穷和社会的冷漠逼死了这个母亲吗?

且慢,我们村人数比这个村多很多,年入不到4万的家庭有很多。要不信,我帮你算笔小账。

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农村家庭,家里的顶梁柱出去打工,小工每天最多120元,因为冬天不能干活,每年最多干8个月,一年满打满算也就2万多元,关键找活不容易,能拿回家的不到2万元。经济下行,今年我们村找到工作的打工者恐怕1/10都不倒。

家里的父母孩子和老婆就只能种几亩地,按人均2亩地来算(土地已经20多年没调整,出事的这家4个孩子估计没有土地,但家里减少的人口的土地也应该没有收走),一个家庭老少加起来算6口人,每亩地一年收600斤小麦(今年甘肃大旱,大片区域绝收,具体请百度),全家共收获7200斤小麦,按现在的小麦收购价0.9/斤,共6480元。此外就养点猪牛羊,又不是牧区,每个家庭养不了几只,还得用粮食喂,下来一年也长不了几个钱。

可见,在甘肃省,家庭收入三到四万是个正常水平,一个无灾无难正常生活的家庭,收入高也高不到哪里去,低也低不到哪里去,2700多万甘肃人中,一半以上的农民中,很多家庭就是这么活着的,不能说他们活得有多好,但也不能说活得有多苦。我相信其他省份很多农民的现状也和我们那里一样,在我国,经济上处于这个层次的农村家庭在数量肯定很庞大。

我每年回到村子,都会发现又新添了不少新房子,村里又多了很多农用车,又有很多孩子考到了重点高中,有些考上了好大学。父老乡亲们见我打招呼,也都乐呵呵地寒暄几句。问他们身体可好,过得可好?他们纵有百般苦楚,也能乐呵呵地说:“好着呢!”碰到健谈的老人,还会说:“我爷爷不到40岁就死了,我爸爸不到50岁就死了,现在我都70多了,还活着,还能动,好得很!”

这就是我们国家农村的现状,这就是我们勤劳朴实的农民。他们习惯了纵向比较,只要现在的日子比过去好,就是好日子。尽管收入低,但我没有看到民不聊生。虽然我以前的文章中对农村一些老人悲惨的晚年多有描写,但他们的悲惨很多来自于家庭的矛盾,在新农合保证了农民医疗的当下,现在的中国农民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活得好。

当然他们不能和城市里中产的您想比,甚至也不能和城市贫民比,但不管怎么说,没有哪个家庭贫穷绝望到活不下去,要通事主家那样残忍的方式来逃避苦难的生活。生活远没有那么苦难深重。

出事的这家人的悲剧更多的应该是源于他们家庭的不和谐。政府通告中说,这家人的房子之所以烂,是因为他们不愿意修,各级领导先后六次到他们家动员修房子,想要政府掏一部分钱,杨家凑点钱,城市的危房改造也是这样子啊,住房人多少总得掏点吧,这是惯例,但杨家人不干。

杨家入赘的上门女婿想修房,都买回了10000块砖头,但死者的奶奶不让这个招上门的外来女婿在自家院子里盖房子。看看这家人都什么三观什么逻辑!入赘的女婿远离自己的亲生爹娘,到女方家生活,给女方家挣钱,孝敬女方父母,到头来还要处处被欺负,就这点足以说明这家人很有问题,家庭不和谐。

对甘肃省农村危房改造这事,我了解,我们村就盖了很多,谁家房子不好,村干部就上门动员,国家补贴一笔,自己筹一笔,非常漂亮的小院落就盖起来了。

所以我也相信政府通告中这事是真的。

现在农村9年义务教育实行得很好,全免费,不收钱,而且早餐国家也包了,每天早晨牛奶、鸡蛋、面包、包子、油饼准时送到小学,小学生吃不完,甚至教室后窗口的墙根下还丢了不少(不要怀疑我说的话,上次回家,我说我想吃油饼,上小学的侄女就从学校给我背了一个回来,早晨发得多,她们吃不了,丢了可惜)。

那么,请问,生活怎么就残酷到逼得死者要对自己的四个幼子下毒手,还要自杀?

所以,请收起你们的愤怒,收起你们的眼泪,动动你们的脑子,理性地思考这个问题,不要被那些无耻之徒三言两语调拨得或怒发冲冠或泪流满面,那样的愤怒或同情其实只是智商税而已。

我们就这么个国家,就这么个底子,让所有人一下达到北上广深的水平不现实。各种差异的存在必然会造成贫富差距,我们要追求公平,要尊重每个人活着的尊严,但也要正视现实。

相比于同情那些逃避生活的弱者,我的内心更深深地尊重那些不向命运低头,不向苦难的生活屈服的抗争者,我的高贵的同情和敬意是要送给这些人的。

甘肃省有个会宁县,自然条件非常恶劣,素有“苦瘠甲天下”之称,但就是这么一个只有56万人口的苦瘠之地,却成为了全国最著名的高考状元县和“博士之乡”。记得我高中的时候,学校组织一些师生去考察,回来做报告的时候,会宁学生的苦还是深深地震撼了我们:大冬天,教室窗户没有玻璃,每个教室七八十人,挤得只能挺直腰杆坐着;学校没有食堂,每个学生背半袋土豆半袋面粉,拿个煤油炉子来上学,下课后就在操场上用煤油炉煮土豆和面疙瘩吃。就这样的条件,从这个贫瘠的地方走出了一批一批学子,会宁大学生遍布祖国各地甚至海内外。

这才是我们面对苦难生活的正确姿势。

现今的中国,每个家庭每个人,只要是正常地生活着,肯吃苦,绝不会困苦到活不下去的地步。

前天中午我打电话回家,母亲说我二哥开着拖拉机给别人家种麦子去了,这几天早晨六点不到就出门,大半夜还回不了家。久旱的土地上刚刚落了一场雨,乡亲们都紧赶慢赶地下种。二哥做事细心,肯吃苦,不计较,村里人都喜欢喊他来播种,忙得饭都吃不上。

我又给二哥打电话,他忙碌中抽空和我说了几句。我找他是让他赶紧发快递,这两年我帮他在网上卖点亚麻籽油、面粉、小米等农产品,中秋前必须发出一批。播种的事让他忙得起早贪黑,连饭都没时间吃,我都不好意思让他为了那么点东西放下手上的活跑一趟城里,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,晚上回家准备,明天大清早上城去发,回来再种麦子。

这就是我们的农民!生活虽然清贫,劳作虽然没有什么效益,但不放弃、不抛弃、不抱怨,勇敢地面对生活,乐观地看待人生,把困难抗在肩上,把子女的未来放在心头,纵使生活再苦工作再累,也要顶着压力奋力向前,努力地活着,不辜负亲人,不委屈子女。

这种精神才是我们这个民族的魂,我们应该关心、同情和尊重具有这种精神的人。谁都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遇到什么,我们这个民族也不知道未来还会遇到什么坎,但无论怎样,不管遇到什么绝境,这种魂不能丢。


杨昇原创美文推荐(直接点击可阅读):

100篇走心美文,总有一篇触动您

中国人啊,你到底想要一个怎样的国家?

从云淡风轻到唠唠叨叨,生活就这样改变着女人

当辛苦的劳动抵不上奸诈的乞讨时,作为施舍者,您道德吗?


●  杨昇原创文章,喜欢就请分享到朋友圈

●  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公众号来源

●  其他合作请联系作者微信:36401867


更多原创美文,请点击关注微信公众号:“绿时采”(lvshicai8),总有一篇触动您!好文请与朋友们共赏。

本公众号每周发布 2 篇杨昇的原创美文,长按下图二维码可关注。


本文作者介绍:

杨昇,大学老师,文学爱好者,互联网追随者,创业实践者,坚持用朴实的文字记录这个时代普通人的情感,有10多年短文写作历程,其文字多年来陪伴很多人走过了人生的某些阶段,总有一篇文章能在你的内心引起共鸣。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